您的位置 : 首页 历史百科

中国传统节日——冬至的由来和传统风俗

作者:中华家谱馆 2024-07-19 09:45:38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不仅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因此冬至还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起源

冬至, 是周代出现的,到了唐朝开始成为节日,盛行于唐宋时期,相沿至今。据记载,冬至这天,日影最长,古人认为,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所以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这一习俗一直沿用到汉朝仍是如此。

西汉时期,冬至被称为“冬节”。《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由此可见,西汉时期的冬至,官府不仅要举行祝贺仪式,而且还要放假,官员不上班,商人停业,亲朋互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


魏晋时期,冬至这天要接受方国和百官的朝贺。唐朝也是如此,冬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唐朝皇帝会着盛装出席活动,百姓也会在这一天向父母尊长祭拜。

宋朝时期,冬至在民间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年节,资料记载:“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冬至习俗

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并逐渐发展成节日宴饮活动,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在冬至这天,也是如此。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冬至习俗。

祭祖

冬至最初在周代主要是为了向神明和祖先祈福消灾,祈求来年减少饥荒与死亡而举行的祭祀活动。至今,我国南方沿海一带还延续着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贡品等。在南方一些地方,还会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吃烧腊与姜饭

潮汕地区有“东丸节,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也叫“添岁”。吃烧腊寓意来年能鸿运当头。吃姜饭则是时节的原因,冬至需要御寒,适合进补,冬至煮腊味姜饭,适合时令。在冬至这天,广东人还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

吃年糕

明末清初,杭州人都有冬至吃年糕的习俗,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寓意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吃冬至丸

在南方一些地区,冬至时节的习俗是吃冬至丸,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丸。不仅自家吃,还会赠送亲友表示祝福。有的还会带上煮熟的冬至丸,准备水果、香、银纸等祭品,上山扫墓,祭祀祖先。

吃饺子

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传统风俗,有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还有说是为了纪念张仲景,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后,看到百姓饥寒交迫,耳朵都冻烂了,于是煮了祛寒娇耳汤来医治百姓,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煮成汤,再将食材捞出,做成馅,用面片包成耳朵形状,煮熟后分给百姓,人们吃完后,冻伤的耳朵逐渐痊愈了,后来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有的地方还会在冬至这天,吃馄饨、吃汤圆。

你们那在冬至这天,有什么习俗吗?

相关推荐

网剧《陈情令》开播后立马成为爆款剧屡上微博热搜,大家在嗑忘羡cp的同时,还是会吐槽这部剧的剧情,与原著相比改了很多情节,不过由于不可控原因这部剧能通过审核并上架也已经很不容易了,如网友所说所谓剧中的女主角强行配置也是没有办法的。比较令人满意的是这部剧的选角还是很不错的。战羡、博机、全世界最好的师姐等

说起中国首富,很多网友会毫不犹豫的说出王健林的名字,他的一个经典语句“先做成一个亿”的小目标让我们对其更加熟知。他带领万达集团是从一个传统的房地产企业一步步走向了国际舞台,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的创业史。军人出身的王健林,凭借着超强的前瞻性思维带领万达集团总以快别人半拍的速度走在行业的前端。1988年,

一、 购买公务机票渠道及报销(一)购票渠道1、直接购票:凡持有公务卡的购票人,均可登录政府采购机票管理网站自助购票。该渠道仅能为持有公务卡的购票人购票,并使用公务卡结算。2、委托购票:购票人可委托航空公司直销机构或机票代理机构购买公务机票。可以使用公务卡刷卡方式结算,也可以预算单位转账方式结算。3、

迷鳃类的鳢科,水族爱好者以及商家们称之为雷龙鱼。又因为其头顶部平滑,鱼吻稍尖,上下颌开口幅度较大,酷似蛇类,所以台湾地区的商家和爱好者亦称之为蛇头鱼。说雷龙鱼或者蛇头鱼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那么换种说法,黑鱼,可能大家就会恍然大悟,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们是同一类生物,我们常说的黑鱼在观赏鱼市场上被称为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