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金和订金哪个能退哪个不能退?定金和订金,你能分清楚吗?
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在日常生活中购买一些东西时,卖家都会让客户提前支付“ding” 金,一来是为了预定商品,一些是为了防止客户违约。那么,定金和订金到底有哪些区别呢?哪种“ding”金是可以退呢?
一、“ding”金的含义
1、定金。
是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依据双方的约定,在合同订立时或者订立后履行前,按照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不超过20%),预先给付对方当事人的金钱或其替代物。
2、订金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其不具有定金的性质,交付订金的一方主张定金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一般情况下,交付订金的视作交付预付款。
定金交完一般是不能退的, 若对方违约则双倍返还定金;订金保证是单方的,它只对给付方形成约束,收受方违约,只能退回原订金,若给付方违约,收受方会以种种理由把订金抵作赔偿金或违约金而不予退还。

二、定金和订金的区别是什么?
1、手段不同
定金是一种担保手段,交付定金在于担保债务的履行,本身并不是履行债务的行为,因而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而订金只是一种支付手段,交订金只是一种履行债务的行为,不具有担保债的履行的作用,也不能证明合同成立。
2、退还情形不同
如果交付定金有一方违约,另一方一般无权要求对方返还定金,接受定金一方违约时应双倍返还定金,这就使定金起着制裁违约方并补偿受害方所受损失的作用。也可以这样理解,定金相当于预先交付的违约金;但是订金不能用于违约时的则罚金,如果有一方违约了,要么返还,要么折抵违约金或损害赔偿金。

3、数额不同
定金的数额在法律上是有一定的限制的,《担保法》规定了定金数额不能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而订金的数额要依当事人之间自由约定,法律一般是不作限制。
4、支付方式
定金一般情况下是一次性交付的,而订金可以一次性付完,也可以选择分期付款。
三、哪个“ding”金可退?
定金不能退,订金可以退。
1、定金的性质是违约定金受定金罚则的约束,即交付定金方违约,收受方可以主张不退还定金;如果收受方违约,交付方可以主张两倍返还定金。
2、订金一般被视为预付款即认定为一种履约保证,这种保证是单方的即给付方对收受方的保证。若收受方违约,只能退回原订金,得不到双倍返还;若给付方违约,收受方可能会以种种理由把订金抵作赔偿金或违约金而不予退还。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订金不具有定金的性质,交付订金的一方主张定金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四、买房交定金有哪些注意事项?
1、交定金不能用口头协议
在买房交易的时候,交定金时只是做了口头上的约定,没有任何书面上的约定,口头约定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没有法律的保护。因此,消费者应当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很多时候一些购房的市民在与开发商签订认购合同时,会向开发商交了一定数额的定金,但是没有想到在购买房子向开发商索要定金时,却遭到拒绝返还定金。
2、定金不具有强制性
定金条款并不具有强制性,它仅是具有指导性的,消费者是可以依法自主决定是否订立定金条款。
3、注意定金条款的陷阱
一般情况下,双方虽然是订立了定金条款,但是只有消费者在交付了定金后,合同才会生效,应当在定金条款中注明不履行合同的具体情况,谨防有的不良开发商利用购房者缺乏相应的购房知识和经验,在某些条款内容上设下陷阱,故意让消费者违约。

一般我们说适用定金罚则,这里是指的定金,而不是订金。也就是说订金并不是法律中的术语,一般当事人做出订金约定,这都是基于双方的合意,在法律上面并无相关的规定,因此定金条款不具有强制性。但是定金就不同了,虽然也是双方协商一致约定,但必须要严格遵守法律的有关规定。
不管是不是真的有风水这回事,能在家门口种一些树,也算是为环境做了一份贡献,给城市增添了一些氧气,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也为我们的身体健康多了一份保障。所以,不妨听我给大家科普一下,门前这几种树,不仅仅在风水上有着含义,它们的养护方式、观赏价值以及作用都是不同的,也许会给大家在选择门前树的时候,有一些
中国不但人口多,动物种类也多,而且还有几种特别稀有的动物只生活在中国,那么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这几种中国独有的珍稀动物。一、大熊猫:中国国宝,在地球上至少存活了800万年,也被称为活化石。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的山区,截止2015年,我国野生大熊猫共有1864只,圈养的有375只。大熊猫二、华南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诗歌的篇章结构即诗歌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的构思技巧主要有卒章显志、首尾呼应、以景结情、重章叠句、抑扬结合等。古代诗歌常见的构思技巧技巧作 用卒章显志①深化诗歌内容,升华主题思想;②总结全诗,使结构完整;③有水到渠成之感,有突出强调之效
近期,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新闻层出不穷,对其的争议也有好有坏。有人认为吃多了食品添加剂就是对身体不好,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食品添加剂并不“毒”事实上,从油盐酱醋等传统调料,到色素、香精、增稠剂等包装袋常客,食品添加剂包罗万象。从大汶口先民以蔗糖酶酿酒,到东汉时期以盐卤制作豆腐,从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