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 “男人天堂”阿卡族部落:女人赚钱养家,男人负责“貌美如花”?

在老挝,有个隔绝于世的阿卡族村落,这里女人们忙忙碌碌、赚钱养家,男人们则悠闲地喝茶、负责“貌美如花”。
在这个神奇的部落,性别角色似乎颠倒了过来,成了一个男人们的世外桃源。
我们不禁要问,这个部落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日复一日的生活又是怎样运行的?面对当今世界的冲击,他们又将走向何方?

奇葩部落的历史变迁
在云南和老挝接壤地带,浓密森林掩映的山峦起伏间,热带雨林气候造就了这片土地独特的生态。
这里就是阿卡族的故乡,一处与世隔绝的山村。
峭壁林立,古木参天,蜿蜒曲折的山路难以让车马通行,电线杆在此片土地上难觅踪影。
村民们在这样一方世外桃源般的山谷中生活了千百年,世代相传着这个古老部落的故事。

阿卡族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中越边境云南的江城县一带。
这里位于高黎贡山的深处,是中南半岛与东南亚地区的分水岭。
山高林密,气候温暖湿润。
伴随着几千米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高山各具特色的动植物群落错落有致。
热带雨林中的木榴、山竹和野葛缠绕爬升,山谷溪流两岸生长着参天古木,河流中多产美味的鱼类,空气中弥漫着水汽。

丰富的生态资源孕育了阿卡族古老的生活方式。
在很久很久以前,阿卡族生活的山谷中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采集成为他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来源。
女性挑着背篓,提着木棒,沿着溪流和山间小径采摘各种野果、菌类、药材。
野蔬、山芋、野菜也成为她们采集的对象。

男性则深入森林打猎,捕捉野兔、野鸡、野猪等动物。
在采集经济条件下,女性的劳动地位非常重要,由此催生了母系社会的形成。
她们不仅仅是采集者,更是部族文化的传承者和教育者。
女性地位崇高,她们充当着家庭的顶梁柱。
随着时间的流逝,进入农业时代后,农耕逐渐兴起。

需要大量体力劳动的开垦土地、耕种庄稼、畜牧养殖成为生产的重心。
一些适宜耕作的山间平原被开垦出来,男性驾驭牛耕犁地,女性在田间辛勤劳作。
男性的生产地位随之上升,父系社会慢慢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阿卡族居住的高山地区地势复杂,大面积的平原较少,不很适合发展农业耕作。
这使得他们的社会形态停滞在了母系向父系过渡的半途。

于是,就出现了今天女主外男主内的“反传统”分工方式。
女性仍需要外出采集、劳作田间,承担养家的重任;男性则可以悠闲地呆在家里,只负责一些宗教礼仪性的工作,掌握着家庭的决策权,仿佛回到了原始时代。
这种看似颠倒的劳动分工方式,其实是这个古老部落在历史长河中独特的一次社会形态实验。

一个部落妇女的故事
如果来到阿卡族村落,可以径直走到一个叫包金的萨满家。
50岁的包金坐在门口的竹椅上悠闲地抽着水烟枪,身着鲜艳的传统服饰,两腿伸直架在脚凳上,正在听着收音机里的音乐。
这时,他的妻子游桥已经起床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

38岁的游桥,面黄肌瘦,深深的皱纹爬满了她的脸庞,形销骨立,看上去就像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婆。
她的父母很早就因病去世,自己在18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比她大了12岁的包金。
为了填饱肚子活下去,她别无选择,只能嫁给包金这个萨满为妻。
从23岁生下第一个孩子起,到38岁生完第15个孩子,短短15年间她生育了15个孩子,又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容颜早已不再,变得十分憔悴。

当清晨的曙光刚刚照亮大地,鸟儿在林中嘹亮地唱起第一声旋律,游桥就已经起床,简单地洗漱后,就提起锋利的钢锨,叫上几个儿媳妇,踏上了朝森林方向的山路。
她们一路爬上陡峭的山坡,来到森林深处,开始砍伐树枝作柴火。
游桥弯下腰辛苦劳作,汗水很快就浸湿了她粗糙的衣裳。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们还会一面砍伐树枝,一面拿起纺锤在手上捻些棉线。

林中清脆的鸟鸣和悦耳的虫鸣交织成美妙的旋律,环绕着她们;林间弥漫的水汽缭绕起了一层薄雾;身旁嗡嗡飞舞的蚊虫也丝毫没有减轻她们劳作的负担。
到了中午时分,游桥背着一捆捆柴禾踉踉跄跄地走下山路,返回木屋。
包金和儿子们还懒洋洋地躺在床上打盹,等着她回来做饭伺候。

游桥忙前忙后地准备起午饭来,先把米洗净,然后切好蔬菜时鲜。
热气腾腾的白米饭加上简单的蔬菜腌肉很快就准备好了。
一家人围坐在矮小的木桌旁,饥肠辘辘地大快朵颐起来。
吃过午饭,游桥又要洗衣做饭,照看还在襁褓中的小孩。
而包金这时才起床洗漱,一天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作为长老会中的一员,他要在村里巡视,主持些宗教仪式,被村民视为萨满一般的存在。

村里的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的大事,只有他能主持。
游桥端着水盆和碗碟在院中忙前忙后,包金则悠闲自在地坐在门口抽着水烟枪。
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游桥感到疲惫不堪。
她好想重拾作为女性的尊严,但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生计压力向她压来,让她喘不过气。
她静静地注视着天边,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向往。

她们的未来在何方
阿卡族女性承受着非常沉重的生育和劳动负担。
由于不科学的生育方式和高强度的体力劳作,许多阿卡族女性在短短的几十年光阴里就容颜衰老,很多人在不到40岁的时候就已经满脸皱纹,瘦骨嶙峋,更有人直接猝死在过度劳作中。
阿卡族女性往往需要在18岁之前就进入别人的家庭,早早地开始自己繁衍的使命。

为了部落的存续,她们需要不断地生育孩子,一个阿卡族女性一生通常要生育10个以上的孩子,这严重损害了她们的身体机能。
加上日复一日的繁重劳动,她们很少有时间进行充分的营养补充和身体恢复。
在阿卡族的父权制家庭结构中,女性地位低下,从小就缺乏受教育的机会。
她们必须服从男性,没有话语权和选择权,性别歧视深深植根于重男轻女的家庭结构。

女性不仅承担着家庭的重担,还受到许多陈规定式的约束,如不许在父母的忌日或生日那天梳理头发,必须随时佩戴头饰等。
这些禁忌束缚了女性,剥夺了她们的基本权利。
而男性没有承担任何需要承担的责任,所以整日无所事事,任由女性在外劳作。
家庭缺乏团结互助的精神,共同生活的意识淡薄,这既不利于家庭的和睦,也制约了社会的进步。

在封闭的环境中,阿卡族的文化教育极为落后。
一些巫医迷信活动仍然盛行,如认为双胞胎是恶魔降临的化身,应该被杀害。
他们对现代医学和科学一无所知,还停留在原始时期的状态。
许多常见病很难得到有效治疗,只能任由自生自灭。
但随着交通的改善,外界的现代文明也渐渐渗透进这个封闭的山村。

政府派遣的医学生会定期为村民进行检查、传授医学知识、施打疫苗等,村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
电视和网络也使他们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对美好的现代生活产生了向往。
一些村民主动申请要将村子搬迁到离城镇更近的地方,这样他们就可以享受到现代文明的便利,子女也能受到更好的教育。

如果搬迁成功,政府也会更容易地对这些地区进行现代化建设。
但是这样的举动也遭到了一些保守派村民的强烈抵制,他们害怕传统的部落文化被同化和摧毁。
这造成了村民们之间的分歧与矛盾,而“她们”不敢言语,只是默默期待着。
因为,想要拥抱时代的年轻人正越来越多,这些阿卡族女人们的生活也一定会迎来改变。

结语
面对当今世界现代化文化的冲击,阿卡族也处在不可逆的时代变迁中,他们需要抛弃陈规定式,加强文化教育,提高生产力水平。
男女平等,共同参与社会发展,是阿卡族走向光明的必由之路。
让我们期待这个古老部落也能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上古以来,西藏被称为“神魔之地”,因为那里出现过“蜥蜴人”。去过西藏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就是去西藏的大街上或者是寺庙里,经常会看到一些诡异的画像和雕像,红色黑色蓝色都有,他们都有很多共同点,就是里面的神面目狰狞,而且他们会把人类的头颅穿成项链戴起来,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头顶上都会出现第三只
汽车遮阳板,就是安装在司机上方用来防止阳光刺眼的板子。用的时候可以上下翻左右翻,不用的时候可以翻上去。Magotan/CC的遮阳板为多功能遮阳板,带化妆镜,化妆镜盖为滑盖结构,并且带化妆灯功能,在镜盖拉开过程中灯点亮,镜盖拉关过程中灯熄灭。在镜盖打开的时候将遮阳板扣向顶棚,灯自动熄灭,在遮阳板从顶棚
网剧《陈情令》开播后立马成为爆款剧屡上微博热搜,大家在嗑忘羡cp的同时,还是会吐槽这部剧的剧情,与原著相比改了很多情节,不过由于不可控原因这部剧能通过审核并上架也已经很不容易了,如网友所说所谓剧中的女主角强行配置也是没有办法的。比较令人满意的是这部剧的选角还是很不错的。战羡、博机、全世界最好的师姐等
说起中国首富,很多网友会毫不犹豫的说出王健林的名字,他的一个经典语句“先做成一个亿”的小目标让我们对其更加熟知。他带领万达集团是从一个传统的房地产企业一步步走向了国际舞台,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的创业史。军人出身的王健林,凭借着超强的前瞻性思维带领万达集团总以快别人半拍的速度走在行业的前端。1988年,